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- 概况信息 - 泊头概况 - 民间文艺

民间文艺

发布日期:2023-07-26   来源:

民间故事

    市境民间故事数量较多,流传广泛者约有数千。内容多以劝勉忠孝慈善为主,上编帝王遗事,下叙百姓习俗,柔则仙道神话,刚则武侠仗义,或真人实地,或假托时空,千奇百怪,情趣无穷。《鸭梨树和杜树》,形象揭示了鸭梨树的栽培规律;《红杏园》以市境村名为题,易于传播;《余继登对诗》,真人系事,平添许多情趣。80年代境内民间故事搜集成效显著,市文联李泽友搜集整理民间传说故事1000多个,其中《一个善心的老太婆》、《运河水的故事》、《黑龙港河的故事》、《鸭梨树的传说》、《荷花仙子》、《老侠张七》、《连环刀》等13篇民间传说故事先后在书刊发表。1985年出版了境内第一本民间故事集《金莲花》。1986年,泊头市搜集传说故事5000多个,并筛选其中的146篇编入泊头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主编的《中国民间故事选集泊头资料卷》。89年李泽友民间传说故事集《飞天鸳鸯剑》由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。

民谣民歌

    境内民谣多为论物叙事,内容广泛,曲调不一,代代相传,渊源甚久。旧时多为村民休憩或哄教孩子时吟唱,歌谣每句字数不定,但合仄押韵,朗朗上口。境内民谣可达10万余首。

    清末民初境内演唱的“十不闲”又称“十步弦”,是介于说唱与民歌之间的一种文艺形式。演唱时,场前摆木架,架上置鼓、锣、钹等打击乐器,演员可粉墨登场,也可即席随意编词合拍而歌,逢年过节,常有演出。村民平时在茶余饭后、劳动间歇,不拘形式,自编自演。擅长演唱“十不闲”的回民代德堂深受群众欢迎,他的部分唱段至今仍有流传。

    抗日战争时期,市境流传的民歌70多首。现存的大多歌词完整,曲调失传,民歌词曲比较完整的仅13首。主要的有《妇女压迫歌》、《叫老乡》、《一根扁担》、《冀南民兵歌》、《打东洋》、《参军小调》、《选举歌》、《跑步歌》等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民歌经过民间艺人和专业文艺工作者的整理改造,成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自1958年起境内民歌创作长盛不衰,王中和、李泽有等人的民歌,多有发表。境内民歌艺人、省民歌协会会员石广波,在省地民歌界享有盛名。他创作并演唱民歌《运河号子》噪音高亢洪亮、风格独特。中央、省、地有关单位为其录音。1986年,市委宣传部、市文联编辑《中国民歌选集泊头资料卷》收录民歌几千首。

民间花会

    境内民间花会丰富多彩,计有30余种。逢年过节由村董、族长或民间艺人组织,乡村居民筹资结社,合伙演出,自娱自乐。较为流行的有花棍舞、大秧歌、小风流、跑旱船、小车会等。

    节目内容和风格地域性明显。如寺门村阁上的高跷、富镇村的跑龙灯、张药包的小风流、贺东村的跑早船、郭杠子村的地秧歌、富镇的二鬼摔跤、王孔村的张老背张婆、东辛店闫庄的狮子舞、交河北街的海蚌舞和荷花舞,绘彩于的山东马会和民间大鼓、孙亮屯的霸王鞭、文庙村的大头舞、郝村的跑驴和庄稼老娶亲、齐桥王庄的落子和扇子舞、大炉村的狮豹舞等。在市区许多厂、校也成立花会班子,逢年过节上街演出。1985年沧州地区在泊头市召开民间花会改革观摩会,文化部、省文化厅、地区文化局均派人员参加观摩会,并对泊头市的民间花会活动予以表彰嘉奖。

1987年,王武庄乡19个村集资4万余元,购置服装道具和乐器,成立了民间花会演出队,在民间艺人的指导下进行排练,在各个村庄巡回演出,并在元宵节到泊头市区演出。1990年,市境有花会班子50余个,花会种类20多种。

曲艺

    境内流行曲种主要有:西河大鼓、单弦、相声、天津快板、当地方言演唱的快板书、山东快书、天津时调、京东大鼓、河南坠子等。其中以西河大鼓的演唱最为普遍,其传进境内时间可溯至清初。

    民国初期市境西河大鼓艺人孙中兴曾闻名于本省及山东、东北等地。30年代,王德君曾在沈阳、哈尔滨等大城市坐馆演唱。号称“金嗓子瞪眼王”。抗日战争时期则有驰名于河北东北的市境艺人高金榜、陈金涛、范甲文等。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将境内曲艺艺人组织起来.对传统曲目进行改造移植演出。整理了西河大鼓的传统曲目:《杨家将》、《隋唐演义》、《扫北》、《东西汉》、《薛刚反唐》、《前后七国》、《三下南唐》、《刘公案》、《施公案》、《大五义》、《小五义》、《大八义》、《呼家将》、《绿牡丹》等。同时,积极创作有时代气息的新曲目,如《隐蔽的战斗》、《战斗在敌人心脏》、《烈火金刚》、《王若飞在狱中》、《回民支队》、《平原枪声》、《桐柏山游击队》、《风雨同舟》、《黄英姑》、《新儿女英雄传》、《节振国》等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曲艺演出多停止,有少数艺人在农村悄悄演出。70年代恢复。

    1975年市境王德君与曹本昌合作改编了《敌后武工队》。崔兴林创作了一些快板书。80年代境内曲艺队有10余个。至1990年活跃在市境城乡的艺人有100余名。除演出西河大蚊外,还演唱各种曲种。著名艺人范甲文回到家乡后,创作并改编多种曲艺段子,受到人们的欢迎。另外方文柳、刘淑仙等艺人的演出颇受境内外人民欢迎。

民间美术

    泥塑 境内泥塑制品主要有泥人、泥哨、泥模、泥壶和泥簸箕等,主要产地为洼里王乡郭屯村、五龙堂村、文庙镇黄屯、齐桥镇范庄村等。境内流传有“寺门村的娃娃,黄屯的鼻(哨)儿,范庄的小簸箕儿”的顺口溜。产品以虹泥(胶泥)为原料,用手捏成人物、动物等泥坯,凉干后或烧制、或涂彩,制作成品。后有制成模具者一次成型,提高工艺质量及产量。五龙堂泥塑艺人刘秀刚一家所创作的历史人物、戏剧人物及各种动物活灵活现,栩栩如生,在传统工艺上有所创新,其作品被选人沧州地区民间艺术系列作品录相,参加省级展览。另冯三番乡张之贵的作品也曾多次参加省展。

    剪纸 境内民间剪纸艺术历史悠久,且较为普遍。乡村老太、大姑娘、小媳妇,大多都会用彩纸剪花鸟、“喜”宇、窗花等,贴至门宙、室壁、床头、箱柜之上。近年来郝村镇东郝村、贺庄子、双狮赵乡的农民们将剪纸当作文艺生活的一部分,积极创作,取得一定成就,部分作品参加了省级展览。



网站地图 |

主办单位:泊头市人民政府信息中心主办 电话: 0317—8181100

网站标识码:1309810010 备案号:冀ICP备08006011号-1 沧公备13098102000154

推荐使用1440*900或以上分辨率,并使用IE9.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